
降温了,绵长而温暖的秋天,正大步离去。
回想有田的这个秋,天总是很蓝,田野里永远欢声笑语,到处都是劳动的身影,让秋天从轻快的风景,变成了沉甸甸的收获。
农 耕 体 验
割稻子、挖红薯是有田秋季最受欢迎的研学活动。在劳动中锻炼身体,传承农耕文化,感受节气轮转,对于同学们是一次充满乐趣同时具有丰富含义的教育活动。
深入金黄色稻浪,研学导师带领同学们全方位体验水稻从收割到上桌的全流程,亲自下田割稻子、近距离观看碾穗、脱粒的全过程。
镰刀割稻虽快,但一定要注意安全。研学导师手拿镰刀,亲身示范,逐一纠正姿势,先确保使用安全,再掌握使用技巧。
从书本到田野,围墙之外,宽阔的红薯地化为同学们探索的课堂。
活动开始前,专业导师向同学们传授了挖红薯的秘诀“顺藤摸(红)薯”。
聪明的同学们马上掌握了技巧,找准藤的生长点,只需要轻轻一刨,就可以看到藏在土中的红薯。
伴随着锄头与土壤接触的声音,一个个红薯从地里显露出来,散发出泥土的芬芳。
亲手挖出的红薯,不是红薯,是战利品!必须要合影留念。
自 然 手 工 课
在秋天溜走之前,如何留下秋天的痕迹,记住秋天的味道?手工课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同学们运用秋天特有的植物,以手工课程的方式开启体验自然、融入自然、了解自然的过程。
同学们或蹲或坐,或三五成群,或仔细聆听,或交流提问,他们用稚趣的笔触、鲜艳的颜色、活泼的语言,制作出一个个植物拓印灯,在实践中感受人与植物的奇妙关系。
造纸术,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。而同学们要体验的是花草纸制作,通过将采集到的植物素材铺在纸浆上,自然晾干,制作成画。
接着在相框上附上一层纸,用过滤框进行抄纸,留下均匀的纸浆层。
最后根据自己的创意,将新鲜的花和树叶摆放在纸浆上,形成独特、个性的花草纸。成品不但可装裱成挂画,还可以写字
经过这次动手实践,同学们不仅知道了纸张的来源,还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作,拉近了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。
在认真聆听关于艾草的故事之后,同学们又深入了解传统的中草药历史知识和用途,才开始动手制作手工艾条。
碾压、捣碎、卷制,每个步骤的制作,同学们神情专注,在实践操作中收获了一份美好的回忆。
与艾草类似,在制作香囊之前,同学们先了解中草药的基本知识与香囊的制作工艺,随后便进入制作环节,碾磨中草药、装袋。大家齐心协力在实践中体验快乐与成长。
户 外 搭 建
身处武汉这座“桥都”,大大小小的桥梁多达上百座,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桥梁带来的便捷。但模拟搭一座桥才知道,一座桥梁的诞生并不简单。
在有田,同学们用桥梁锻炼理科思维,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合作精神,尝试竹制桥梁搭建。首先,从画图构思桥梁总体构造开始,设计最坚固、最省材的桥梁。
再下场亲自搬运木头等各种建筑材料,一双双小手上下翻飞,让一根根竹片经纬交织,将一条条细绳捆绑缠绕。


经过一次次失败与重来,精巧的小桥梁最终诞生在同学们手中。
那一刻,“成就感”从纸面跃入大伙儿心头,每个人都无比兴奋与自豪。
走出教室,离开传统课堂,这种户外搭建能让同学们接触在学校里涉及不到的知识,增强动手能力,学会团队合作,这些都是难的收获。
同学、家长和学校都对有田的研学实践给予高度评价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橡树湾校区4年级10班的丁奕博同学表示:“通过这次活动,我看到了作文里描写的稻田的模样,懂得了‘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’的道理。”
“这次活动让孩子近距离感受到农业生产的辛劳与魅力”,该校张砚溪同学的爸爸说,“也促进了家校合作,让我们更深入地参与孩子们的学习成长,很有意义。”
合作学校均表示,同学们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,开拓了眼界,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,在研学中实现了快乐与成长。
站在初冬回头一望
这些美好的瞬间
又把心填满了❤
感谢来有田的师生们
期待明年秋天再相遇!